日前👩👩👦,在200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颁奖会上👩🏿✈️,我院刘建文教授的项目“‘瘀热’病机理论在酒精性肝病中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校为第二完成单位)👳🏻♀️。
长期以来,酒精性肝病的动物模型一直延用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酒精灌胃和胃管饲酒三种方法🧑🦲,但模型的稳定性较差,造模周期长🙎🏼♀️,病理改变仅局限于轻度脂肪变🈂️,难以形成特征性肝纤维化等缺点限制了研究进一步深入,2002年课题组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季光教授的课题组合作🚣🏼♀️,开始探索酒精性肝纤维化合适的动物模型🙋🏻♀️,最终形成以二锅头、玉米油🧛🏽♂️、吡唑混合液灌胃🎬,小剂量CCl4腹腔注射的复合模型制备方法,该模型稳定性高👩🦽➡️,造模周期短,肝纤维化特征清晰,阳性药物干预可逆转,可能是研究酒精性肝纤维化合适的动物模型。建立α-SMA-TUNEL双染标记技术等关键研究方法,为酒精性肝纤维化中药复方的研究及新活性物质的体内筛选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平台和实验方法,相关研究报告在SCI收录期刊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IF:2.459)、 World J Gastrenterol(IF:2.654)本项成果获200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